自由大学语言系图书馆
Free University Library, Berlin
攝影/簡照玲
座落地點:柏林,德國
建築設計:Foster and Partners
完工時間:2005年
被学生昵称为「大脑」的柏林自由大学语言学系图书馆,不仅机能上供阅读、思考及搜索数据等有如大脑的运作功能,在外观上,尤其是从空中鸟瞰,还真像人体的头盖骨。更重要的,这是一座利用科技改善建筑物能源运用效率的生态建筑,它是佛斯特建筑师事务所(Foster and Partners)多年来投入生态建筑研究与试验的心血结晶,于2005年9月14正式启用。
自由大学校园规划始于1963年,由Candilis、Josic、Woods和Schiedhelm等人设计,于1971年启用。这在当时被公认为「理想城市」的校园,是由一连串的格状庭院和围绕其四周的廊道及建筑所组合而成的,像拼板一样可因应大学的需求而加以重组。佛斯特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座语言学系图书馆,是近年来自由大学校园更新计划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项工程。
在一个四周皆有建筑环绕的稠密空间中,要插入一座能容纳七十万本藏书量的图书馆,除了需维持原有的校园纹理,和既有的廊道及庭院相结合外,还要配合四周低矮的建筑尺度,这样的基地条件对建筑师来说确实是一项挑战。究竟什么样的空间造形较为紧实?佛斯特建筑师事务所非常巧妙的选择了一个水滴状造形,既可兼顾 总楼地板面积和空间质量的需求,又能缓和与周围环境的紧张关系。
建筑师说他们从未想过要将这座图书馆设计成「大脑」的样子,大脑之说是图书馆启用后,学生们对它的比喻。事实上,建筑师花了许多力气在室内空间的钻研上,他们试图创造出对学生最有利的学习环境。结果发现,学生最需要的是自然光线,和能看到户外的庭园景致,以舒缓心中的学习压力。但过多的自然光线除了对书籍造成伤害外,也会因强光打在计算机屏幕上造成使用者的眼睛不适等问题。最后,建筑师的解决之道是,以双层外壳来覆盖整座建筑;外层用不透明的铝片和透明的玻璃面板交替覆盖,并透过铝板的开合来调节室内的温度和空气质量;内层半透明的玻璃纤维膜层如同扩散板,可以使光线均匀的扩散开来。此外,双层壳之间的支撑钢构件均被漆成耀眼的黄色,除了暗示原校园建筑的醒目色彩外,也将此建筑最具特色之处突显出来。
在轻型玻璃钢构椭圆顶底下,建筑师设计了一套厚重的混凝土构造系统,除了做为结构上的支撑外,还具备热储存功能。透过流动于建筑内部管线的水流来加热或冷却,再配合双层外壳的面板开合,可因应柏林多变的气候。也因此,一年之中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可以让图书馆完全自然通风,白天时图书馆大部分使用自然照明。这样的结果,使图书馆耗费的能源比同型的建筑减少百分之三十五左右。
图书馆总共有五层,为了降低对邻近建筑的冲击,两端仅凸出于地面两层楼高,而中间最高处也不过19公尺高。每层楼的开放式书架均靠中间摆,以远离自然光线;阅览空间则分布在外围,让读者更贴近户外。每层楼的楼板外缘均呈花瓣状,或凹或凸,上下楼层交错,使部分阅览空间可以挑高,增添阅读的舒适与趣味性。